黄育川
(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
中国政府近日的表态明确宣告,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领导人打算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以及放松跨境资本流动管制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
对此许多观察人士雀跃不已,因为这正是海外人士以及不少本地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敦促中国采取的行动。但尚不清楚目前阶段中国实施这些政策是否是正确之举,一旦改革走错了路,就可能进一步扭曲本已严重失真的金融市场。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目前怎样的利率水平才算适宜。当前市场普遍认为存款利率过低,这相当于对借款人的一种补贴形式,借款人可以享有更低的贷款利率,而家庭消费受到抑制,在存款回报率太低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得不把更多收入存起来。中国现已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本月称,存款利率放开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所以可能会有利率在一定期间内上行的可能性。
不过,目前中国央行规定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为3.3%,与存款利率只有0.2%左右的香港、新加坡、日本等毗邻经济体相比已经不算低。如果把通胀考虑在内,利率差异就更加明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际存款利率大多已处于负值,而中国仍为正值。此外,未来人民币兑美元以及其他主要货币汇率预计将走高,这将进一步支撑实际回报率。目前中国储蓄的实际回报率比美国高出多达5个百分点。
虽然存在这种息差,但决策者们发现诸多迹象表明,在现实情况中只要中国政府允许,实际存款利率还是会上升的。从银行间拆借利率的间歇性飙升(暗示出现了"钱荒",这将促使银行向储户提供更高利率),到阿里巴巴(Alibaba)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高利率以及影子银行利用理财产品提供的高利率,都说明了这一点。
批评人士还指出,中国的抵押贷款利率太低,正在催生房地产泡沫。如果银行不得不拨出资本向储户支付更多利息,抵押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房地产市场也就不会有泡沫。从这一角度来看,房价在过去十年上涨了三到五倍,显然是上涨过度,并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失真。
利率自由化之后存款利率将上升的说法可能是真的,但与其说这表明了自由发挥功能的金融市场如何为资产定价,还不如说反映了金融系统的扭曲。其中一个因素是某些银行在接受家庭存款方面享有特权。主要的国有银行享有存款基数庞大这一优势,因为这些银行有国家隐性支持这一后盾,家庭在做出存款决策时相当看重这一点。规模较小的民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更多地依靠银行间市场和非正式贷款渠道。他们愿意向储户支付更高的利息,因为经常与影子银行打交道,回报率更高的同时风险也更大。
与此同时,不管房地产市场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但抵押贷款利率太低很可能并不是原因之一,这一利率水平目前为7%左右,比亚洲和美国的可比利率高出不少。房价上升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在大约2005年之前,民营的房地产市场还根本不存在,而现在这个市场仍立足未稳。诚然,住房支付能力一直在提高,供需形势也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变化。
过度夸大利率自由化导致存款利率升高的好处是很危险的。说较高的利率会抑制异乎寻常的贷款做法这种说法不太靠得住,原因在于中国金融系统的治理和制度性限制。因为很多交易都涉及国有实体贷款给国有实体,责任变得模糊不清,利益冲突的情形加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较高利率的信号效应变得没那么有效了。
此外,存款利率上升还会产生一些不那么受欢迎的后果。存款利率上升将令本已严峻的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偿债问题恶化,因为银行需要提高"借新还旧"的新贷款的利率。如果现行利率水平已经过高,那么从较长时期内的效率角度来看,更重的偿债负担可能令原本有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投资受到不必要的威胁。
存款利率进一步上升还可能鼓励更多的投资者把钱投入中国,为自己的存款寻求更高的回报。受到汇率的下侧风险有限的推动,信用相对较好的中国借款人就会寻求到国际上以低于国内的利率贷款。事实上,随着中国公司利用其外国附属机构获得较廉价的外部资金,利用利率进行套利的情形已经在发生,香港的家庭和企业正在寻找途径将自己持有的人民币存入大陆利息更高的账户。这将对利率形成压力,令其最终降至与全球主要市场差不多的水平。
本文并不是暗示北京永远都不应该让存款利率市场化。但如果目标是打造一个能够正确为资产定价的金融体系,政策制定者就需要先解决其他一些问题。收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澄清在有政府背景的实体运营过程中隐性国家担保的作用,这些都是很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