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45

香港推动与内地基金产品互认

$
0
0

如果香港未来想要在中国进一步开放时,确保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那么最大希望之一在于成为一个基金管理中心。

这正是香港监管机构和立法者谈判推动中国内地和香港基金产品互认的目的。

基金产品互认计划,旨在让香港成为对国际基金公司而言最具吸引力、最理所当然的业务开展地,因为它们可以在这里向成千上万的中国储户销售投资产品。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Association)行政总裁黄王慈明(Sally Wong,见右图)表示:“该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强化了香港作为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人们将它称为改变游戏格局的一步,因为它将把整个价值链带到香港。”

通常而言,香港主要是基金公司的营销和分销中心。基金公司在香港一直能够使用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UCITS)通行系统来销售国际基金产品。

UCITS使得在都柏林或卢森堡等地注册的基金可以在欧洲各地销售,并且现在慢慢可以在全球其他许多地区销售。

香港的基金互认计划坚持要求,基金完全在香港注册,以便拥有基金产品互认资格。

香港希望,该举措将创造或保住数千个就业岗位。目前在港销售的大约1800只基金中,只有15%左右是在香港注册的。

黄王慈明表示:“国际基金公司使用UCITS向中国销售产品将会很方便,但香港的着眼点在于同内地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以及推动两地基金行业的发展。”

然而,该计划将如何运作以及涉及多少成本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导致许多基金公司不愿设立注册地完全在香港的基金。

道富银行(State Street)离岸基金服务部门的达米安•巴里(Damien Barry)表示,关于该计划运作方式的细则存在许多问题。

谁将负责产品审批?资本管制或配额情况如何?谁将管控销售过程和投资者保护?在哪里缴税,香港还是内地?

巴里表示,即便最基本的东西“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投资者想要购买哪类产品?”

巴里补充道:“我认为这对香港未来证明其在中国的地位来说极为重要。”

“该计划越快推向市场,就越有利于与澳大利亚和东盟(尤其是新加坡)获准销售的产品竞争。”

这些不确定性让一些基金公司不愿发行新的基金,不过另一些公司正硬着头皮发行,因为他们认为,一旦相关细则发布,基金公司可能必须提交三年业绩记录,其在港注册的基金才能取得互认资格。

人们还预期,那些早期表现出责任感的公司更有可能获得配额,正如中国其他许多金融领域的发展中出现的情况。

然而,北方信托(Northern Trust)亚太地区主管伯•克拉茨(Bo Kratz)还估计,成本问题也可能令人退缩。

他说:“在低回报的情况下,成本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UCITS的魅力在于,你可以发行一个受某地监管的集合产品,然后在多个司法管辖地分摊运营成本。如果你必须在香港注册基金,成本方面有什么意义?”

其他人则认为这个问题不大。香港国泰康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CAM)的首席执行官康礼贤(Mark Konyn)表示:“如果真的想在中国本土销售产品,我认为在香港注册增加的成本微不足道。”

他认为更大的问题首先是,香港不太可能获得独家授权,成为与中国内地基金产品互认的唯一地区。毕竟,其他任何金融领域的发展中没有此类先例。

此外,普通中国人是否有意从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公司购买基金也是个问题。

康礼贤表示:“内地客户多数仍将只对他们熟悉的品牌感兴趣,要么是本地资产管理公司,要么是在内地有实体机构的国际银行。”

但是与其他许多产品一样,中国的庞大市场规模引起热议。黄王慈明表示:“机遇非常大,所以每个人都非常、非常兴奋。”

…… [点击查看详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4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