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45

央行有意保持货币市场压力

$
0
0

上周,就在2013年只剩下几小时之际,中国央行向国内一些大银行发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意外消息。尽管各银行对一周前的流动性紧张仍心有余悸,但央行告诉它们,它打算进行一次债券回购操作,此举将把资金从它们手中拿走几天。

作为最终向政府汇报的国有企业,各商业银行别无选择,只能听从。

“大家都说,这就像是来自中国央行的新年信息。他们在告诉我们,货币供应将保持紧张,”某欧洲银行常驻上海的一个高级信贷交易员表示。

中国央行在12月31日进行的债券回购操作没有公开宣布,但多个交易员和官方媒体证实了这一行动。这种低调抽走资金的方式,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分析师们眼里中国央行今年的政策目标:它希望货币市场利率维持高位,以鼓励金融体系推进去杠杆化进程,但它也不希望其收紧行动引起不必要的惊慌。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一直是相对稳定的堡垒,但中国经历了坎坷的2013年,在此期间中国出现的货币市场动荡被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视为一个显著风险。

首先,中国在6月下旬经历了一场“钱荒”,短期银行间拆借利率飙升至两位数,迫使央行紧急注入流动性。

然后,尽管有官员保证这种局面不会重演,但中国在12月再度看到“钱荒”的魅影,银行间拆借利率几乎触及10%,而央行再次出手安抚市场。

自那以来利率已大幅回落。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中国最重要的短期流动性指标——昨日为4.15%,不到圣诞节前高位的一半。本月晚些时候农历新年前夕,随着现金需求上升,波动很可能再次出现。但许多市场人士相信,今年的主要特点将是一种不安定的平静,时不时会出现短暂的季节性紧张。

“中国央行正密切关注银行间市场的情况,而较大的银行已对流动性状况更为适应了,”摩根大通(JPMorgan)中国交易业务负责人胡文涛(Patrick Wu)表示。“今年再发生一场钱荒的几率要小得多。”

胡文涛表示,如果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再次飙升,中国央行将出手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和短期流动性操作,后者是它在去年启用的一件新工具。在12月的流动性紧张期间,中国央行曾连续三天进行短期流动性操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向现金短缺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最短期限只有24小时。

但是,在力争不让货币利率再度升至令人恐慌的高度的同时,中国央行显然希望它们大幅高于过去10年大部分时间的水平。尽管在两场“钱荒“期间提供紧急流动性,但中国央行去年总共仅向国内货币市场注入了1140亿元人民币(合190亿美元),不到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在量化宽松高峰时期月度债券购买规模的四分之一。

中国央行转向从紧姿态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澳新银行(ANZ)的数据显示,2013年下半年7天回购利率的平均值为4.4%,比上半年高出120个基点。

用中国官方口径的标准衡量,中国央行已尽可能直白地说明其引导利率走高的目的是什么。它曾多次表示,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流动性管理”。

这话蕴含着两层意思。首先,它希望那些经营作风最激进的银行将其风险最大的信贷资产——即理财产品——重新列入资产负债表。其次,它希望中型银行降低对银行间市场廉价资金的依赖。

“理论上,中国央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注入尽可能多的流动性。然而在实践中,它出于道德风险的考虑,它在流动性注入方面相当审慎,”汇丰(HSBC)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它不希望向商业银行发出它们可以继续提高杠杆率的信号。”

摩根大通的胡文涛表示,中国各商业银行仍在适应新的现实。“以往在它们看来流动性是不成问题的,它们只要从银行间市场借入资金就行了,”他表示。“但现在中国央行和政府领导人的姿态已经发生了改变。”

即使不发生一场新的“钱荒”,2014年对中国货币市场来说也将是紧张的一年。

…… [点击查看详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4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