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提出在巩固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强化服务和救助功能,探索设立中小银行流动性互助基金。
从2013年6月开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频繁趋紧,中小银行所受冲击尤甚。银监会此次会议指出,银行同业业务快速扩张,导致负债的稳定性下降,尤其是一些中小机构过度依赖同业资产进行规模扩张,容易出现流动性缺口。
在银监会提出的2014年应防范和化解的七项金融风险隐患中,紧盯流动性风险位列第五,“由于影响银行业流动性的因素日趋复杂多样,流动性风险的隐蔽性和传染性显著增强,流动性的阶段性和季节性波动可能成为常态。”
银监会指出,由于有去年6月“钱荒”的前车之鉴,市场机构的心理变得比较脆弱,尤其在月末、季末的特殊阶段,容易把市场利率短期内上升的趋势进行“自我强化”,从而加剧货币市场的波动性。
同业、理财业务发展较快,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给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由2006年末的87.5%下降到2013年三季度末的82%,同期,同业负债比重由6.6%上升到13.4%。
此外,银监会指出,理财业务快速增长,尤其是短期化现象,导致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银行需要兑付、转表的资金量比较大,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截至2013年11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10.6万亿元,其中1个月以内短期理财产品比重为16.6%。
对于2014年如何加强流动性风险的防控,银监会此次会议指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认识货币总量控制的长期性,及早调整流动性风险偏好。二是提高资金来源稳定性,牢固树立量入为出的资产业务理念,加强主动负债管理。三是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调整资产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四是认真执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密切关注货币市场动向,做好应对预案。
……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