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2009年的大幅扩容后,中国的信用债市场正在进入还本付息的偿债高峰期。中金公司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将非金融类企业信用债到期、回售和付息全部加总,2014年需要现金支付或再融资的总量达到2.8万亿元。其中,到期量约为2.13万亿元,相比2013年的1.8万亿元增长16%。
中金指出,2014年信用债到期集中在3月到5月,每月还本金额都在2400亿元以上,加上付息金额则在2800亿元以上。这与年报披露和评级调整的高峰期重合,因此,将会是信用事件风险爆发的高危期。
中国信用债市场从2005年短融问世开始,至今已经过八个年头,在2007年以前,市场构成还是以短融为主,2008年中票问世后信用债市场开始加快扩张速度,2009年是第一个扩容高峰年,由于当年发行的5年期债券较多,2014年将成为第一个长期债券偿债高峰。
中金认为,行业分布上,2014年还本付息量较大的行业集中于城投和传统的信用债发债大户——煤电油运行业,但从AA-及以下评级的到期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于城投和强周期行业,如化工、机械、房地产、基建等。
到期债券中长期债比例的提升可能导致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加大。由于短融是每年到期一次,短融发行人一般会对其短期周转和流动性控制保持长期关注,在账面保留相对充裕的流动性。但长期债券的发行人在2014年是第一次遇到大规模的本金偿还,之前只需要付息即可,如果届时内外部流动性紧张,资金链问题更容易暴露。
另外,长期债券一般都是用于投资项目,而近年很多项目的投入可能并未带来很好的现金回流,导致债券到期时必须依靠再融资来偿还。在明年低评级长债到期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这种风险相对更高。
在明年到期比较集中的低评级行业中,多数行业的周期性都很强,且存在产能过剩、盈利短期内仍将下降、流动性风险加剧等问题,其中基建设施、机械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流动性压力相对更加严重。
中金预计,2014年到期债券的再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100个基点以上,企业利润表压力和未来的现金流压力会加大。此外,由于利息是需要额外支付的部分,即使本金不再增加,每年的新融资量也必须不断提升。由于明年支付利息的规模约有4700亿元,如果支付利息后还要能保证信用债净融资量与今年持平,2014年非金融类信用债净增量必须达到1.7万亿元以上,即净增量必须超过今年的水平。